2022—2023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随笔
课题随笔:让童话在幼儿绘画教学中蓬发生命力
尚婷
想象画教学是借助童话等手段帮助幼儿通过想象、感受、体验和再现情景,并以真挚的情感去表现它们的一种绘画教学方法。在作画过程中,把现实形象和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融合起来,组合成新的形象,使孩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平时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时常对已有表象的创作加工有畏难情绪,从一些绘画比赛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绘画基础较好的幼儿自备画表现得相当充分,当然其中也不管有成人之旨,但对于现场的命题作画,却常常表现得内容枯燥、简单,缺乏创造性。综合来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唤起原有表象的媒体不充分,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进行再造性和创造性活动。
2.平时无意观察较多,观察不细致,形象积累不丰富。
3.受到现有教学模式束缚,习惯于临摹,不适于创作。
上述三个原因,第一点是主要因素。运用童话创设情境进行想象画教学,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童话具有一定的幻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儿童的思维常常有幻想的特点。这是一种天性。童话以深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许多童话就是针对幼儿本身的特点而创作的。童话有起伏跌宕的情况、超人化的角色,充满趣味性。在一些科普类的童话中,还渗透了科学知识。可以说,童话是有力的想象教学手段,是启迪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桥梁。 运用童话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艺术情境,展现童话天地
教师让幼儿通过想象,把已了解的童话故事情节,用表演、模仿等形式,表现它们的形象,最后用画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样的练习,幼儿觉得生动有趣,容易接受。他们画的内容大部分体现出想象画特征,甚至发展了情节,增加了角色,丰富了想象。如语言故事《小马过河》、《小红帽》、《森林运动会》、《龟兔赛跑》、《战胜大灰狼》、《西瓜船》等都是知识性、趣味性较强,富有强烈童话色彩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题材。
比如,教《战胜大灰狼》这一课时,可以先播放录音,先渲染这样一个情境:天气晴朗的一天,大白鹅、小兔、小猫、小乌龟正在河边的草地上高兴地玩耍,小青蛙在荷叶上大声地唱歌。突然,树后传来一声吼叫,窜出一只凶恶的大灰狼。故事讲到这里,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问:“狼来了,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让幼儿分组讨论可能发生的情景。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十分踊跃,角色味极浓,很好地表现了小动物在危险面前的冷静、机智以及小动物们相互帮助战胜大灰狼的情境。在这样的情景气氛中,再提出作画的要求,幼儿十分积极主动,他们的画作表达了稚拙可爱的童心,展现出一个斑斓的童话世界。
二、依凭生活情境,将幼儿引入童话世界
生活是一个极其广阔丰富的天地,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会,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奥秘。夏天,孩子们趴在草丛里,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捉蟋蟀,捉蛐蛐。捉来的蟋蟀、蛐蛐存养在教室的自然角。活动时间一到,孩子们立即围着蟋蟀、蛐蛐,看啊,说啊,你争我辩,各抒已见。看着这样动人的情景,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创设系统课题,如《蟋蟀蛐蛐大战记》,让幼儿从蟋蟀、蛐蛐本身的特征出发,展开联想,描述大战的情况,回忆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战”况。从作业效果来看,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人和蟋蟀大战》。《蟋蟀蛐蛐大战记》,……,有的战得天昏地暗,有的战罢握手言欢,冬天,美丽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把大地打扮成一片银色,小鸟在雪地上画画,小鸟和雪娃娃,太阳和雪娃娃的故事,我带雪娃娃去逛街,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画呈现在你的面前。许多孩子把内容分成几个画面来实现,象电视里的动画片一样,同时,童话连环画也在不觉中萌芽。在孩子们的笔下,许多不相干的事物相牵也无妨。这样,我们抓住了把生活情境转化成艺术情境的契机,挖掘了生活中的珍宝。
三、丰富童话语言,创设童话情境
在进行想象画教学时,有些课题是幼儿不曾接触过或尚未体验过的。对于这样的课题,在教学中尝试采取设置童话情境的办法,给幼儿一定的材料,让幼儿根据间接的生活体验,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进行假想性思维,自编自演自绘童话,创设美好的童话情境,丰富童话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天赋。
用童话情境进行想象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语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基础。引导语要具有诱发性和鼓励性,要能把幼儿引入童话世界,要有利于他们视线的拓展,要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导入情境后,要不断地推动幼儿的情绪,展现童话角色,帮助幼儿获得表述的内容。角色的出现,可以借助于图片、幻灯、录像、教具、玩具等实物,也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描述,配以师生共同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产生后,要想办法让其活动在童话中,并采用各种强化手段,如音乐、木偶、话剧等形式加以渲染,以加深其印象,提高幼儿的感知力,童话情境的绘画应允许并鼓励幼儿大胆采用夸张、拟人、重复等多种手法。在孩子们的心里,童话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在他们的画中,可以看到人脸模样的植物,动物等。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切忌以“违背常规”为由挫伤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创设童话情趣,进行想象画教学,在于让幼儿体会角色情感,发挥想象力,陶冶审美情操,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象。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想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创造成新的表象,进而用图画充地表达出来,还要经过其他有关方面的训练,还要让幼儿作更多的绘画练习。
想象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尚有不完善之处,我期盼和各界同仁共同商榷和探讨。愿想象画教学法在幼儿园绘画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课题随笔:童话故事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机融合
朱敏芳
美术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重要内容,可切实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课堂参与感。而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力及活泼的艺术形象也为有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需相关教育工作通过童话故事与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美术技巧。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是终身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启蒙阶段,处于此时期的幼儿心理及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对所有事物均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注重幼儿教育,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而美术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的基础活动之一,可让幼儿通过色彩及线条的学习进行自我创作,并以此切实提升幼儿审美力及创新能力,承担起开发幼儿智力,提升幼儿对后期学习及生活适应力的重要职责。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现状问题
在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老旧,仅重视美术专业技巧的训练,导致幼儿对美术活动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第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体,仅局限在对画作的模仿上,难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第三,教师忽视幼儿个体需求的差异性,所设置的美术活动难度较大,致使幼儿逐渐对美术活动失去自信心。因此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就将童话故事应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更好迎合幼儿心理需求,开展具有创意的美术活动。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1.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兴趣是提升教育质量及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在将童话故事应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时,就应以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为主。具体而言,利用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故事情节来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画故事或在故事中画画等方式,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感及认同感。例如,在教幼儿画花朵的过程中可用童话故事情节导入,“花朵们最近在进行选美比赛,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添上好看的颜色,获得选美比赛冠军。”幼儿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瞬间对此项美术活动提起了兴趣,比原本定向要求幼儿画花朵的教学效果更好。
2.培养幼儿美术习惯
为提升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质量,教师也可利用童话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具体而言,在幼儿实际绘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将画笔乱放或随意咬笔杆等问题,故教师就通过创设童话故事情境等方式,将画笔或画纸拟人化,通过画笔之间的对话,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改变自己绘画习惯。同时,教师也可用故事情景贯穿,利用故事中角色口吻随时提醒幼儿注意美术习惯的养成,起到强化作用又易于幼儿接受。
3.提升幼儿美术想象力
美术是抒发幼儿思想情感,展现幼儿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活动教学质量,教师就需重视幼儿想象力的培養,提高幼儿艺术审美水平。通过与童话故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手段,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积极性。举例而言,向幼儿展现优秀童话故事插画作品,并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线条及色彩。开展读书笔记活动,引导幼儿将童话中听到的美好事物,进行大胆想象,并利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提升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及审美力。同时,利用童话故事,将生活中的事物均以拟人方式呈现,让幼儿加深对不同事物形态及色彩掌握度,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将童话故事应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可更好的提升幼儿绘画水平,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掌握一定教学技能,利用童话故事改进而不是完全取代原有美术教学模式,针对幼儿心理需求及美术基础,合理控制美术教学难度,并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学活动质量。
课题随笔:幼儿美术的实践探究
刘瑞
一、提高了幼儿童话故事的兴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童话故事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童话故事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们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
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童话故事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童话故事活动。童话故事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童话故事活动,有《蝴蝶》、《扇子》、《花瓶》、《树叶》,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以致整个画面活泼生动。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童话故事的自信心,让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加强幼儿童话故事自信心,根据童话故事内容,重视指导方式
幼儿童话故事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童话故事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童话故事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教师不要求幼儿模仿自己的作品,这样会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活动中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童话故事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童话故事的首要方法,“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童话故事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我们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童话故事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童话故事形式或内容,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蜡笔画,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童话故事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童话故事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能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
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以这两方面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提高幼儿的童话故事表现力。
评价的组织形式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自评等形式。帮助幼儿树立童话故事的自信心,增强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及积极性,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童话故事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课题随笔:幼儿美术教育中“借形想象”的探索与运用
张寒英
幼儿时期的绘画源于幼儿成长发育的机能,幼儿通过握笔圈画,获得“动作”和“痕迹”的刺激并产生的愉悦。“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创意想象美术教学。借形想象绘画的色彩、构图的选择余地更大,幼儿将这些元素自由加以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情绪发展也是有利的。
现在幼儿期的美术教育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规范性的,一种是实验性的。前者以最终效果为主,而后者则不仅看画的结果,还要看画的过程。正因它的实验性质,给予了教师们极大的自由,去大胆探索幼儿美术教育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幼儿绘画产生的原因。幼儿时期的绘画源于幼儿成长发育的机能,幼儿通过握笔圈画,获得“动作”和“痕迹”的刺激并产生的愉悦。这个时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还不丰富,难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清楚,因此,就借助第二语言——绘画来释义,他们与原始社会的岩画或现代绘画一样,有“记事”,也有“言情”,正是一种艺术本能创作的体现。他们不拘泥于绘在纸上,有时墙面、地板会是成为任意涂抹、宣泄的画纸,这些画面有时大胆随意,有时细腻精致,经常使我们成人瞠目结舌。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应该向孩子学习美术”类似的话,可见幼儿绘画的魅力所在。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幼儿的涂抹只能算是幼稚的艺术,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因为他们这时的思维简单,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片面,加之绘画技能幼稚粗糙,最重要成为艺术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培养,以完成美术教育的四大价值——情感教育价值、技术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创新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怎样的美术教育既能完成教育价值,又可以保护幼儿的第二语言的质朴性呢?
我们尝试探索一种“借形想象”的美术教学。“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创意想象美术教学。借纯朴的一个图形、一块饼干、手中的搓弄着的泥巴、一片白云、地上的涂鸦等等,将创造想象融于一体,通过添画让孩子在绘画这个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其根本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运用绘画工具的技能有多熟练或是画出的作品有多惊人,而是用他们独特的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