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
编号:
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以江南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基础教育9
课题主持人: 赵金娟 尤琴
所在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申报日期: 2022年11月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研究”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省、市两级,在□打“√”,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省 □市”后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第一主持人姓名 | 赵金娟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6.06 | ||||||||||||
行政职务 | 年级组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学前教育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教育学学士 | 电 话 | 15962161822 | |||||||||||||||
工作单位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352998067@qq.com | ||||||||||||||||||
通讯地址 | 苏州市吴中区正荣国领3-105 | 邮政编码 | 215000 | |||||||||||||||||
第二主持人姓名 | 尤琴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6.08 | |||||||||||||
行政职称 | 年级组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学前教育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13771861352 | |||||||||||||||
工作单位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547728916@qq.com | ||||||||||||||||||
通讯地址 | 苏州工业园区淞泽家园五区34-201 | 邮编 | 215000 | |||||||||||||||||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省C ☑市C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赵金娟为子课题组长,目前研究中。 2.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教育科研青年专项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趣味泥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赵金娟为子课题组长,现已结题。 3.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源于生活视野的幼儿民间艺术创美活动的实践活动》 赵金娟为核心组成员,现已结题。 4.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创意剪贴画活动的实践研究》 尤琴为子课题组长,现已结题。 5.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乡土资源开发的幼儿美术造型能力培育实践研究》 尤琴为核心组成员,现已结题。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探究幼儿园民间艺术草编特色课程》 ——赵金娟 | 2021年6月发表于《教学与研究》 | |||||||||||||||||||
《论有效开展幼儿民间扎染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赵金娟 | 2021年9月发表于《教研博览》 | |||||||||||||||||||
《试论幼儿园大班水墨画的教学》 ——赵金娟 | 2016年8月发表于《学园》 | |||||||||||||||||||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赵金娟 | 2014年2月发表于《好家长》 | |||||||||||||||||||
《浅谈幼儿的德育》 ——赵金娟 | 2013年11月发表于《教师》 | |||||||||||||||||||
《在幼儿园开展创意手工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尤琴 | 2021年9月发表于《文学天地》 | |||||||||||||||||||
《有趣的幼儿园水乡民俗美术活动研究》——尤琴 | 2019年8月发表于《考试周刊》 | |||||||||||||||||||
《废旧资源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开发和应用》 ——尤琴 | 2021年9月发表于《教研博览》 | |||||||||||||||||||
《绘画活动中借形想象的教学优势及环节优化》 ——尤琴 | 2018年3月发表于《好家长》 | |||||||||||||||||||
《灵动多媒体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尤琴 | 2017年7月发表于《新课程》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张雨心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子课题一负责人 | ||||||||||||||||
冯红梅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子课题二负责人 | ||||||||||||||||
梅艳岚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子课题三负责人 | ||||||||||||||||
濮亚仙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无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张洋洋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许钰涵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丁一博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俞星怡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吴晓平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
杨阳 |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 二级教师 | 学前教育 | 配合组长开展研究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水乡风情: 所谓水乡风情,就是根植于苏浙沪一带的江南地域特色文化风貌。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了富足的鱼米之乡,也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乡”风韵,体现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包括刺绣、苏帮菜、蔺草编织、水八仙植食等等。 艺术草编: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编制各种图案的生活用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本次课程构建中的艺术草编特指流传于苏州本地的蔺草艺术编织活动。 特色课程构建: 特色课题研究是指具有园本化特色,符合本地教育需求的教育课题架构和组织策略。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外关于艺术草编特色课程的研究状况 通过文本资料、网络检索等方式没有发现国外突出的有关幼儿艺术草编活动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艺术草编的研究报道。在西方国家,只对幼教课程开发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有着相关的探索。 (2)国内关于艺术草编特色课程的研究状况 在国内,关于艺术草编活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常州、昆山、吴江、苏州等许多城市的幼儿美术工作者以及幼儿教师正在不断挖掘幼儿艺术草编的潜能,如: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课题《浅谈编织活动在幼儿园的有效开展》、常州新北区圩塘中心幼儿园课题《幼儿园开展民间特色文化——纸艺、编织的研究》、吴江菀坪幼儿园课题《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尽管这样还有很多教师、幼儿园的研究或多或少的流于研究的表面,教授的技能也较为单一,并没有真正学会其编织的精髓,体验不到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不到编织的乐趣。如何以江南水乡风情为背景开展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引发幼儿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创作等,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江南地域特色文化幼教开发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学习研究,系统理解地域文化资源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价值,准确把握幼儿阶段课程开发中地域资源的应用方向和融合模式。 2.以蔺草艺术编织为主要方式,以提升幼儿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 3.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我们会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策略,对我园园本化课程教学水平发展进行一次切实有效的实践探索,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 以江南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题环创开发 研究重点: 1.蔺草编织特色区角开辟。在园所内部开辟专门的区域,投放大量蔺草编织相关的材料工具。 2.在班级中以蔺草编织为主要素材,带领幼儿们共同进行环境创设。 子课题二: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题设计建构 研究重点: 1. 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技巧教学开发 通过教师直接演示和视频教学,带领幼儿们欣赏蔺草编织的各种基础技巧和不同的编织成果式样。随后,教师带领幼儿们从简单的草编打底掌握最基础的编、绕、剪、贴四大技巧。 2. 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融合课程开发 蔺草艺术编织活动与幼儿园传统的各种美工教学可以融合,生成大量符合幼儿兴趣点的艺术课程活动。 3. 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题活动 我们课题组教师将会在整个研究期间多次开展艺术草编特色课题活动。比如说,我们课题组教师计划邀请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招妹老师来园指导老师、孩子进行草编活动。 子课题三: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家园社一体化教学 研究重点: 我们课题组计划,在实践研究期间,组织幼儿们走出幼儿园,前往社区,向全面展示孩子们的 “蔺草编织”的民间工艺品。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一)研究思路 本次课题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翔实的数据分析之上的一次教学探索。我们课题组教师会通过调查分析,以数据的方式对幼儿们的课程参与状况做出细节评估,随后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蔺草艺术编织课程活动,通过观察幼儿们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对比分析,从而不断对研究计划和设计指导艺术草编特色课程的策略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我们对所有的实验数据和教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策略。 (二)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2022.11-2023.01) 1.学习研究确定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2.培训课题组全体参研教师。 3.开展现状调查。 4.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课题实施阶段:(2023.02—2025.06) 第一阶段:(2022.11—2023.03) 1.相关理论和资料案例的搜集和分析,探索本次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初步总结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案。 2.数据统计和分析,搜集园内幼儿对于蔺草编织的了解情况,结合幼儿们的能力特点设立研究目标。 3.课题组教师共同进行蔺草编织的相关技巧学习和教学研究,并结合蔺草艺术编织的工艺特点,为幼儿们规划具体的学习脉络,规划具体的观察指标,并列出数据表。 中期汇报(2023.04—2023.06) 1.总结回顾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总结、反思,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向专家咨询、解决。 2.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第二阶段:(2023.09——2024.06) 我们课题组教师会通过调查分析,以数据的方式对幼儿的课程参与状况做出细节评估,随后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蔺草艺术编织课程活动,通过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对比分析,从而不断对研究计划和设计指导艺术草编特色课程的策略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我们对所有的实验数据和教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策略。 1.课题组教师共同商讨安排本次研究的具体计划,教师们设计多种多样的蔺草艺术编织课程活动,并提前进行预讲和完善调整。 2.课题组教师进行分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实践教学,通过观察课堂上幼儿们的表现,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补充。 3.课题组教师定期组织开展家园社一体化的艺术草编特色活动,总结具体经验。 第三阶段:2024.09——2025.02 1.教师对本次实践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对本次实践研究进行总结,整理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方法。 2.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和特殊案例分析。 总结阶段(2025.03-2025.06) 1.教师对本次实践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对本次实践研究进行总结,整理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方法。 2.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和特殊案例分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本次研究中,课题组教师会借助网络和各种文献资料,搜集大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共同展开研讨学习,保证本次课题研究拥有大量的理论基础,从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行动研究法:在本次研究中,课题组教师将以实践研究作为核心研究方法,通过教学设计为本次研究的实践尝试制定计划安排。随后,由教研组教师依据个体分工,在具体的艺术草编课程中尝试、研究、总结、反思、调整、再实践。 3.案例研究法:对于研究中一些特殊案例或具有启示性的活动方法,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记录和搜集,在课下专门展开研讨,总结其成功应用或特殊表现的原因,撰写案例分析材料。 4.经验总结法:在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们会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针对一定时期内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将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和研究成果进行汇总。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深受水乡文化浸润,滋养了多种多样的地域特色资源。借助江南水乡地域文化是开展艺术草编特色活动的基础,这里独有的水乡风貌和独具特色的水乡民俗文化体系,对于幼儿课程建构具有体系化的开发价值。作为手工艺术活动的特色蔺草编织深入我们当地幼儿的生活,与水乡文化风情息息相关,经常巧妙地设计融合,可以推动幼儿们健康、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加深幼儿们对于水乡特色文化的理解,使他们萌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本质上其实就是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园本化的特色幼儿教育课程。在十九大以后,习总书记号召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相关的幼教开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竞相开展。园本化的课程开发需要结合本地和本园的情况做出实践性的课程构建和开发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因此,我园汲取了这些先行者的经验,决定开展本次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研究。本次《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研究》是依托苏州本地水乡文化背景中蔺草编织为主要途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相关的幼儿教学研究,目的是为了构建具有园本化特征的艺术草编课程体系。二十世纪初,陶行知先生便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与幼儿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引导幼儿们动手参与和思考创作,无疑十分符合我们的幼儿课程建构需求,可以为幼儿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 开发适宜幼儿蔺草艺术编织活动的课程建构,将柔软坚韧的蔺草里或编、或绕、或剪、或贴,最后编织成为漂亮的工艺品或者生活用具,是这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工匠手艺。我们结合幼儿们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将蔺草编织与幼儿们的美工手工相结合,融合绘画、贴纸、泥塑等多种美术活动,生成包括“欣赏——思考——实践——创作”在内的多种形式课程活动,集合园所、家庭和社会多元力量,最终整合成为同一主题下的完整课程体系。这样,幼儿们不仅可以收获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还能收获社会、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因此,蔺草艺术编织活动适宜幼儿课程建构。 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题有助于幼儿社会领域的系统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他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们的家乡文化认同感,是我们构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我们苏州本地的幼儿教育机构必然需要以水乡风情为背景,开展相关的特色教学活动。艺术草编特色课程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伴随着我园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涌现了一批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老师,她们对艺术草编中美术元素的感知度、敏锐度以及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渗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在认同艺术教育之间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关系的同时以蔺草为素材,以创意为宗旨,去探究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内容、方式和有效途径,从而加快我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进程,为打造我园的办园特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 文档图片 | 2023.06 |
各年龄段幼儿艺术草编欣赏作品汇编 | 电子材料 | 2023.12 | |
艺术草编表现手法汇编 | 电子材料 | 2024.03 | |
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汇编 | 电子材料 | 2024.12 | |
|
|
| |
最终成果(限3项) | 结题报告 | 书面 | 2025.06 |
艺术草编特色课程实施策略报告 | 书面 | 2025.06 | |
优秀教学随笔、教师论文集、课程系列汇编 | 电子材料 | 2025.06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张雨心,子课题一组长:撰写的论文《生活即教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获苏州市教育学会三等奖。论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生活即教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荣获“行知杯”三等奖。 冯红梅,子课题二组长:撰写的教案《大班社会:我喜欢的游戏--认一认安全标志》荣获“蓝天杯”二等奖。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的渗透应用》获苏州市教育学会二等奖,论文《一日生活中幼儿劳动教育的观察研究》、《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获苏州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梅艳岚,子课题三组长:曾参与区级课题的研究,承担子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学习性品质发展的研究》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小画笔,大创意”——以美术活动评价现状和策略为例》获“蓝天杯”二等奖,论文《“小画笔,大创意”——以美术活动评价现状和策略为例》获“行知杯”二等奖,论文《创意美术——让幼儿回归童心》获“蓝天杯”三等奖。
| |||
2.主要参考文献 (1)邵亚娇.幼儿园闽南艺术教学初探——草编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 (2)钱和平.幼儿编织活动的适宜性材料和玩法探究[J].早期教育,2021(3) (3)叶晓玲.小编织,大价值——幼儿园编织活动课程建构[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 (4)杨燕华.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0(33) (5)余惠平.提升幼儿在编织活动中与材料互动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7) (6)王梦钦.走进民间艺术——探索提高中班幼儿编织能力的新途径[J].启迪, 2019(4) 3.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 (1)我园设有局域网,班班有电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教科研滚动网络,为课题组教师网上搜寻资料提供了保障。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研究资料,除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外,还选择添置相关的理论书籍,购买了大量关于教科研方面的书籍,软件,以方便教师及时查阅各种相关资料。 (2)我园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包括资料的添购、外出培训、专家指导、鉴定、成果印刷出版等费用。并设立园长奖励基金,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3)我园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同时,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每两周召开一次科研活动,有计划地聘请民间草编艺术传承人——吴招妹定期来园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各级教科研培训,确保课题研究有序开展和扎实有效。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