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汇报表
2024—2025第一学期汇报表
课题 名称 | 《以江南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
主持 人 | 赵金娟 尤琴 | 课题 编号 |
| 承担 单位 | 星湖幼儿园 淞泽分园 | 立项 时间 | 202302 | |||||||||||||||||
课题级别 (打“√”选择) |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 |||||||||||||||||||||||
国家级 |
| 省级 |
| 市级 | √ | 区级 |
| 规划 课题 | √ | 教研 课题 |
| 学会课题 |
| 陶研课题 |
| 德育课题 |
| |||||||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 重点 课题 |
| 立项 课题 | √ | ||||||||||||||||||||
一、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 ||||||||||||||||||||||||
一、锚定阶段目标,持续精进研究质效 本课题严格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度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秉持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着力探索将蔺草编织开发为手工艺术特色课程的目标、体系 、实施方式及有效路径。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及组长的引领下,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在研讨期间,课题组成员针对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尤其是在探讨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艺术草编特色课程构建时,大家共同研讨、设计活动内容与形式,群策群力推动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二、及时复盘沉淀,扎实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本学期,三个子课题紧密围绕研究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进展。 子课题一:通过多种途径深度挖掘水乡资源,组织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蔺草编织的认知与理解得以深化,有效吸引并支持了幼儿主动探索蔺草编织艺术。 子课题二:聚焦于带领幼儿欣赏蔺草编织的基础技巧与多样成品。从教授简单的草编打底方法入手,让幼儿掌握编、绕等基础技巧,逐步引导幼儿熟悉编织流程,培养幼儿对手工编织的兴趣与技能 。 子课题三:以“水乡草编”为主题,邀请家长与幼儿利用编织材料合作完成亲子作品。孩子们带来的作品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我们将这些作品精心布置在幼儿园门厅、大厅等显著位置,供幼儿相互欣赏,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 。 | ||||||||||||||||||||||||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 ||||||||||||||||||||||||
1.师幼草编作品布展。 2.草编教案《蜗牛》 3.草编教案《蔺草娃娃》 4.草编教案《花篮》 5.草编教案《扫帚》 6.随笔《编玩编乐编织成长》 7.随笔《运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幼儿园》 8.随笔《草编·传承》 9.随笔《编织与水乡融合之美》 10.论文《开启“艺术草编”回归“水乡风情》 11.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向下幼儿园水乡蔺草编织课程的构建》 12.论文《编有韵,草有香——基于陶行知理念下的草编艺术实践》 13.论文《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创意编织活动设计研究》 14.论文《“创”之有味,“编”之有慧——谈陶行知理论下幼儿园蔺草编织活动的实施》 15.论文《指尖上的“编织”,水乡里的“文化”》 | ||||||||||||||||||||||||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
1.身为课题研究者,教师要持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增强自主性教研意识,让课题研究能精准对接教学实际,切实发挥作用。 2.目前,具体教学方法与幼儿指导策略仍有待深入探究。后续应深入挖掘水乡文化,结合本园所在地区特色,筛选出契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资源,并加以收集整理。 3.在课题推进期间,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调整各年龄段班级的小专题。每个班级的小专题既紧扣课题核心,又独具特色。 4.接下来,要着重研究怎样将水乡风情文化与幼儿艺术草编活动巧妙融合,以此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创作出内容更丰富的作品。 5.我们会通过交流互动、研讨等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去除那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材料,举办形式多样的幼儿草编活动。 6.参照《指南》和《纲要》的相关要求,我会进一步充实完善水乡风情与蔺草编织启蒙活动的实践内容,优化实践方法。 7.我们将通过明确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健全评估体系、鼓励家长参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筑牢根基。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