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研究成果:课题随笔
课题随笔:相信孩子的眼光
张梦兰 2024.9
今天创想乐园活动时,我关注到一组孩子正在认真地给窗花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窗花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小马,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飞飞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施佳彧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她修改时,她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施佳彧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窗花,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课题随笔:毛毛虫的故事
唐莹 2024.10
我觉得幼儿的美术活动必须放手让幼儿主动去尝试各种活动从而产生敏锐的思知,发现美的特征。
在创想乐园的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年龄还小,教师的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一次美术活动《毛毛虫》,首先我给幼儿关于毛毛虫吃食物的故事,紧接着开始讲解绘画的要求和步骤。可是我却发现很多孩子开始按耐不住了,这时我自己也开始有点慌乱了,怎样才能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干是,我边讲故事边示范,我说:“小朋友们,其实,毛毛虫刚生出来的时候很小很小的,只有一个头那么大,所以我们先面一个圆,接身体,第二天它吃了一片树叶,又长出了一个身着它吃了一个苹果,又长出体。”就这样,长啊长啊,毛毛虫长大了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神全部集中在我身上了,全神贯注的听着我讲故事。当我再一次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画毛毛虫的时候,孩子们画的很认真,毛毛虫面的各有特色,边画还边说我的毛毛是吃什么什么长大的整个课堂充满快乐,看着孩子在这么开心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
活动中也让对孩子们多鼓励,少批评,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幼儿需要鼓励与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老师适时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兴趣,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自信心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
《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及时发现其思维闪光点,给子,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想象让孩子们更好的在美术彩绘活动中感受活动时的快乐。
课题随笔:探秘拓印
曹菁 2024.11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在创想乐园中,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松散材料拓印活动。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活动开始时,我向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松散材料,如树叶、小石子、纽扣等。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转化为孩子们手中的艺术作品呢?
在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尝试将这些材料贴在纸上,然后用颜料拓印。我注意到,每个孩子选择的材料和拓印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这让我意识到,艺术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在拓印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探索材料的特性。有的孩子发现,湿润的颜料更容易让纽扣留下清晰的印记;有的孩子则发现,小石子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拓印出来的图案。这些发现让孩子们对材料的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开始尝试组合不同的材料,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图案。我开始思考,这不正是孩子们在学习如何将观察、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吗?
在活动的最后,每个孩子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色彩斑斓的图案,更是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我认识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是孩子成长的宝贵经历。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发展,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表达。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了,也要让他们知道,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课题随笔:自然物的利用
吴晓平 2024.12
自然物作为幼儿园内重要的松散材料,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体验,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触摸、观察和操作各种自然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此外,自然物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无论是树叶、石头,还是沙子、水,这些看似普通的自然物,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指南》中指出:“孩子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应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园的活动与孩子的生活、周围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幼儿园周边广阔的地域以及丰富多样的自然物,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的利用的目的?以及如何利用?成为老师需要优先思考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一、自然物利用目的
1.材料随处可取。大自然像是一个无限宝藏,拥有数不清,用不完的自然材料,随手捡起的树叶、花坛里的树皮、马路边、公园里的树枝、果实随处可见、唾手可得。
2.蕴含无限知识。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自然物有着神奇的功能可引导孩子去探究,例如:各种抽象复杂的概念;方位、力学、平衡、蒸发的物理现象;以及观察操作中对四季的认知;对树木、花草品种的了解;开展拼拼摆摆、点点数数益智游戏等,都可以在自然物游戏中不知不觉习得。
3.能够创意改造。自然物可以被改造成各种物品,也可以自然物与自然无之间组合,剪、裁、涂、画、贴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尽情的开展创作和想象,给孩子自由创作的空间。
4.可以反复利用。大多数的自然材料都可以反复利用,孩子们可以不断地改进和重新设计。
5.男孩女孩都爱。自然物有很好的开放性,奇特的造型、不同的的手感吸引着不同性别、兴趣和年龄段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摆弄玩耍,也多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
二、自然物如何利用?
自然物有较丰富的利用形式,艺术创作、环境装饰、以及户外游戏等等,自然物具有它独特的特点,朴实无华呈现出自然美和真实感。
孩子们在户外创造性游戏中可以:利用树枝树干开展建构游戏,拼搭屋顶、走廊,和成品玩具相融合显得更加独特。其次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可以结合自身的结构开展艺术创作如:各种树枝创作表现相框、走廊装饰物、吊灯框、树枝装饰摆件等;各种树叶标本制作树叶拼贴画、创树叶帘子、树叶组合拼摆等;各类种子、果实开展种子拼贴画或数学游戏点数、有规律排序、分类等数学概念;软一点的芦苇杆、高粱杆等开展编织活动。石头、沙子等自然物也可以开展拼摆、罗高、绘画等活动过,同时户外活动也可以利用自然物开展大型拼摆、制作游戏道具或开展扮家家活动,每一种自然物的使用既可以独自创作也可以自然物与自然物或其他材料充分融合,如:常用的太空泥、毛线、扭扭棒等辅助材料。形式多样,材料需丰富。
自然物能干什么?哪些自然物可以用?户外创造性游戏中如何运用自然物游戏?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如何通过制作、经验与经验的分享获得更过的灵感。最终让孩子利用自然物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自然物带来的乐趣。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