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李鸿雁 李平英
《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是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21年12月正式立项,课题编号为“十四·五”Sjh0424,2022年9月进行开题论证,2023年6月中期汇报。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基本达成预期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活动是点亮幼儿快乐童年的一抹色彩。近年来,随着《纲要》与《指南》教育指导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将美术活动视为幼儿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力养成的重要载体,并积极在开展形式上求新图变。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首先,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吸引力不强。这是由于教师的材料投放和活动策划中普遍存在模式化现象,很难激发幼儿持续创作的动力。其次,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生活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生活。再次,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源失真,教师花费很大精力追求精致、新奇的高结构材料,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差强人意。
我园地处苏州工业园区车坊,浜娄纵横,河港交错,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更是具备水八仙、蔺草等特有的自然材料,这为我们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我园承担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和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科研课题《根植水乡立足创意的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等,相关资源的开发和课题研究的经验都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概念的界定
自然材料 所谓自然材料,就是指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于幼儿美工活动中的材料。它几乎囊括自然界中随时可觅的一切,包括随处可见的水、沙石、泥巴、草叶、木材、种子、果实等等。
创意美术 是体现儿童个性的一种美术形式,它不限制内容形式,是无限延伸的,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扩展能力和想象力。
在本课题中,旨在将自然材料与现有的美术课程教育相结合,创新演化出新的美术创意活动,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有增无减,让幼儿在自然式、趣味式的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由学习与发展。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别开生面且具培养价值。再者,将自然材料和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创意美术活动因为融入“生活性”主题有了灵魂,而美术活动也因为有了新材料的渗入,更加丰富多彩,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梳理出生活中可用于创意美术活动的自然材料。
2.丰富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自然材料选择,增强教师对于创意美术主题活动的设计及指导水平。
3.分析和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易于操作和实施的自然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
中的运用策略。
4.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为其艺术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研究内容
1.子课题一: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收集和整理的研究
2.子课题二: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相关主题的研究
3.子课题三: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巧用策略的研究
4.子课题四: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运用效果的研究
四、研究成果
自本课题启动研究以来,我们严格遵循课题实施方案,紧密围绕四个子课题展开深入研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具体成果如下:
(一)充分挖掘自然材料,建立创意美术资源库
在课题研究初,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园内教师、家长、幼儿等不同人群对自然材料的了解情况,并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有效观察,汇总了教师在自然材料利用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并通过家园合作、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整理自然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及美术活动的运用价值,进行筛选和分类,开发、建立创意美术资源库。
1.师幼创设幼儿园三级资源库
通过幼儿自主收集以及亲子针对性的收集等,如:秋天与幼儿去公园游玩时,捡一些树叶、松果、树枝、石子等自然物;要求家中有稻田的幼儿在九月收割时,请爷爷奶奶收割大捆的稻草来园。同时,我们利用社区资源,收集了当地特色产物蔺草、水八仙等作为幼儿活动的材料。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汇聚了多样化的自然材料,通过分类与整理,形成了花木类、蔬果类、坚果类、沙石类等类别,并利用大厅的开放空间建立自然材料资源库,为后续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此外,每个年级组,每个班级也都有小型资源站,三级资源库的建立,让幼儿在进行创意美术活动时材料随手可用,大大提高了幼儿创作的兴趣。
2.师幼罗列园内外自然材料统计表
自然材料的运用需要“有的放矢”,我们通过师幼共同分类、整理了园内、外的自然材料,包括幼儿园的花、草、树、水八仙、种植园和园外自然资源及周边水乡资源,我们将这些资源汇总成《园内外自然材料统计表》,为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3.师幼绘制园内外自然资源地图
幼儿园周边也有着丰富的自然材料,课题组通过访谈、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绘制园外资源地图。包括园外自然资源(淞潭小公园、江滨公园、独墅湖生态公园、白鹭园、甪直澄喜花田等);周边水乡资源(斜塘老街、甪直古镇、姑苏园林等)。师幼共同绘制了《星湖幼儿园淞江分园园内外自然资源地图》。这一地图不仅有助于园内师生更好地认识与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也为幼儿园未来的教育规划和活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家园合作制作亲子资源手册
家园合作收集资源,能充分激发幼儿、家长、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资源的利用,努力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适宜的、多样化的资源支撑。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亲子共同收集本土自然材料,制作亲子资源手册——苏州园林篇(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藕园,怡园,西园,艺圃、环秀山庄等);苏州自然物产篇(水八仙、大闸蟹等)。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实地了解,亲身体验,将素材内容以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呈现,制作成亲子资源手册,与所有家庭共享,让资源手册服务于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支持幼儿的学习。
具体研究成果见附件:《园内外自然材料统计表》《园内外自然资源地图》《亲子资源手册》
(二)有效利用自然材料,形成创意美术相关主题
1.构建多彩美术主题活动
经过对自然材料形态的细致观察与分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需要,梳理自然材料分类表和自然材料资源卡,开发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创意美术主题课程,
如《春天》、《江南水八仙》和《在金色的秋天里》等。
在《江南水八仙》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了种植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地域特色资源水八仙。在认识这些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运用它们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如小班的拓印画《莲藕瓢虫》和陶艺《好吃的藕片》,中班的亲子制作《水八仙娃娃》、水粉画《莼菜》、陶艺《菱角》和纸艺《荷叶》,以及大班的多种材料制作《红菱宝宝》、水墨画《莲藕》和水粉画《茨菇》等。这些多元化的创意美术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够深刻感受当地特色物产的魅力。
同样,在《在金色的秋天里》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组织参观、劳动和观察等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植物在秋天里的变化。幼儿还运用自己收集的自然材料,如树叶、松果、果壳、树根等,进行树叶贴花、松果大变形、树根拼搭等创意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2.设计开发自然材料美术资源包
在资源卡建立的基础上,我们将资源进行了统筹和分类,对应生成美术课程主题。在实践探索中,教师不断挖掘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主题活动,形成了多个主题资源包:《悠悠古城》《逸趣生态园》《江南水八仙》《逐趣田野》《舞动的蔺草》《动物联欢会》等。在这过程中,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兴趣明显提升,创美表达能力也显著增强。
具体研究成果见附件:《自然材料分类表》《自然材料资源卡》《自然材料主题计划》《自然材料美术资源包》
(三)巧妙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幼儿创美能力的提高
1.整体规划,创设多彩的艺术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的学习、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好奇心,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激发鼓励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打造,使其成为环境的小主人。通过与幼儿共同商议,搜集相关素材,制定了幼儿园环境创设计划,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自然材料,构建了一个既有趣味性又处处融入自然材料的园所环境。
蛋壳花盆:我们追求“生活即艺术”,努力做到处处皆艺术,物物皆材料,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用鸡蛋壳盛上泥土,请幼儿在蛋壳上画上美丽的图案或贴上精致的手工,植上一株小小的多肉植物,远远望去既雅致又环保。
芦苇花丛:芦苇,乡村随处可见的植物,幼儿收集来园,在大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芦苇花丛图,这既是一种艺术的展示也是一次资源的收集,秋天夕阳下的芦苇丛显得格外宁静。
姑苏拱桥:利用姑苏拱桥元素,将砖、石进行组合搭建,用贝壳铺成一条小路,仿佛园林中的鹅卵石小径,枯树枝和落叶也变成了园林里的植物,这些小桥流水等体现苏州水乡特色的作品,使得园内环境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的幼儿的目光,让他们流连忘返。
特色走廊:在楼梯、走廊等地方,我们结合本地资源水八仙、草席等,将幼儿作品融入其中:干枯的莲蓬、灵动的蔺草小鱼、造型独特的树桩营造出一幅浓浓的水乡场景,无处不体现着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
2.优化整合,提供丰富的游戏场室
我们从儿童视角出发,依托本土自然材料和幼儿兴趣,合理利用室内外空间,优化整合各游戏场室,创设“六园五室一坊”游戏区域。即户外六园:农家乐园、民俗乐园、创想乐园、沙水乐园、建构乐园、运动乐园;室内五室一坊:创意美术室、巧手木工室、共享图书室、百思科发室、百变建构室和艺术草编坊,将创意美术活动渗透于幼儿各类游戏之中。其中以下几个游戏区更具代表性。
农家乐园:在农家乐园蔬果种植场内,为幼儿提供写生作画的空间和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当季蔬果的的外形特点,并用多种方式展现。茄子成熟了,幼儿用刻、切、贴等方式制作茄子企鹅。丝瓜老了,剥出的丝瓜瓤不仅是小厨师们刷碗的好工具,更是美术创作的原材料,幼儿用丝瓜瓤制作出了可爱的小动物。水八仙馆里,幼儿制作桂花糖藕,切下的莲藕还能当有趣的拓印工具。蜜蜂花坊中,幼儿收集掉落的银杏叶用于游戏,制作美丽的花束。
民俗乐园:将传统捏泥、稻草等元素融入幼儿游戏活动,幼儿利用彩泥,通过搓、揉、绕等塑形方法,将一团团平凡的泥土幻化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或花卉形象,不但体验到了动手的妙趣与创造的喜悦,更是沉浸于传统民间艺术捏泥的独特魅力之中。利用地域自然材料稻草,捆扎可爱的稻草人,用树叶松果等装饰草帽,开展装扮稻草人的游戏。
创想乐园:开辟自然物拼搭区与植物捶染区。春天,幼儿利用柳条、芦苇叶、野花等自然材料进行编织,并将编织好的作品装饰在班级自然角中,别有一番趣味;夏天,穿上扎染的特色班服来一场艺术走秀;秋天,幼儿利用松果、芦苇花、贝壳、小石子等自然材料进行创意拼搭组合,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呈现了别样的艺术场景;冬天,找一个小罐子,装上落叶,制作独特的“树叶”冰块。此外在传统扎染区,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植物染料,开展滴染、印染、捶染等活动,感受扎染游戏的乐趣。
沙水乐园:将瓦片、石板、松果、树桩、渔船等融入沙水乐园游戏场地打造,通过与丰富的自然材料互动,体验沙水游戏的乐趣。
创意美术室:师幼共同商讨,调整了原有的场地规划,开辟水粉区、陶艺区、手工区、绘画区。水粉区内用石块铺成小路,利用丝瓜瓤、竹筒、羽毛、碎布等制作幼儿涂鸦工具,供幼儿涂鸦彩绘;陶艺区内利用瓦片、瓦罐制作材料收纳架,将幼儿陶艺材料分类收纳其中;手工区内将废旧陶罐内插上树枝,变身为幼儿作品展示区,将树叶、蟹壳、松果、树枝、玉米壳、木屑等材料,投放至手工材料箱子,供幼儿选择;绘画区内收集废旧草席、竹席、竹匾进行幼儿绘画作品展示。
艺术草编坊:作为我园特色品牌项目,将蔺草编织融入园所创意美术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邀请当地非遗草编艺人和我们一起传承传统文化,师幼共同学习编织技法,并利用自然物、废旧物等材料进行再创作,一根根小小的蔺草,在幼儿手中千变万化,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打开了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经过多年积淀,我园形成了一套《草编特色课程汇编》,包含基础课程、儿童、成人、亲子几大板块,单元课程难度由浅到深,从基础技法到综合运用,以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展示了多种编织技能与创意作品。
艺术草编已成为园区的课程改革品牌项目,成功获评苏州市教育学会园本课程基地;荣获江苏省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苏州市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及园区社区教育优秀课程一等奖。我园的艺术草编活动具有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多次代表街道参加各类对外展示活动,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学习。本次园区举办的“看见儿童 幸福教育展”我园师生的草编作品也有幸参与布展。
3.注重开发,开展创意美术特色活动
邀请美术专家郑晓芳老师来园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提升教师们的美术核心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以自然材料为基础的创意美术活动时,教师们高度重视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并据此精心设计了系列富有活力的教学实例。其中包括以辣椒为主角的《辣椒进行曲》、记录向日葵成长过程的《向日葵生长记》,以及亲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制作“水八仙娃娃”》等活动课例。这些课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幼儿的创意实践能力。
具体研究成果见附件:《幼儿园环境集锦》《幼儿游戏集锦》《自然材料美术特色活动案例集锦》《草编特色课程汇编》《草编对外展示交流一览表》
(四)积极构建激励氛围,提高幼儿审美表达自信
我们对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的评价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经过深入研讨,精心制定了《创意美术中自然材料运用效果研究作品评价表》。此评价表以主题呈现、构图造型、创意想象、学习品质等多个维度为基准,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星级评估。除了教师的专业评估外,我们还特别设计了幼儿自评与同伴互评的环节,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同时,通过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展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活动兴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对幼儿作品的收集与整理,形成了多个主题背景下的自然材料创意美术作品集,例如《舞动的蔺草》作品集、《水八仙》作品集以及《动植物王国》作品集等,充分展示了幼儿在创意美术领域的成长与收获。
具体研究成果见附件:《创意美术作品集》《自然材料作品评价表》
五、研究结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首先,自然材料的种类繁多,获取方式亦多种多样,幼儿可亲身参与材料的收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其次,自然材料多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具备显著的表征应用优势,能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的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自然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联,尤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幼儿能够将日常积累的经验知识应用于创意美术活动中,借此培养亲近自然的品质。选取感染力强的自然材料作为材料,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美术活动,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更好地拓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2.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从材料开发到灵活运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比较单一,缺乏生活化和趣味化,幼儿探索欲望不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然材料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幼儿在运用时能够大胆发挥创造,在技巧和形式上灵活多样,这就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通过本课题的实践,让美术材料更加丰富多元,使美术课程更具生活化,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使用的想法,化被动为主动,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感受。
3.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集体和劳动的情感至关重要,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环节。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时,我们紧密结合车坊地区特有的自然材料——蔺草,以当地居民对蔺草深厚的情感为纽带,向幼儿介绍蔺草的生长过程、车坊“席草之乡”的悠久历史,师幼共学编织技法,并利用自然物、废旧物等材料进行再创作,打开幼儿创造想象空间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结合节日节庆,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草编制作活动,激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1.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与课程设计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课题组教师已经收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从中提取了关于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论,认识到了自然材料对于幼儿未来发展的影响力,知道了自然材料的育人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如何真正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将“物”的形态的自然材料最终转化为“精神”形态的幼儿经验。课题组统筹规划园内外自然材料,以“整合”为要素,通过“整合+规划”、“整合+多元”、“整合+探究”,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提高教师资源开发与课程设计能力。
2.丰富了教师资源运用与课程实践经验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本次研究中,全园教师共同参自然材料的开发与实践,主动参与课程的实施,聚焦研究中的真问题,不断分析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专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发表课题相关论文19篇,获奖37篇,教案获奖19篇,详见成果附件。
六、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园创设了丰富的艺术环境、初步建立自然材料资源库,并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有效利用自然材料开发特色主题美术课程,效果显著。课程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体现本土文化内涵。在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的同时,能兼顾其他领域同步发展。
虽然课题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我们仍存在以下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1.注重活动的开展结果,过程性评价较少。在活动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对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幼儿深度学习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2.家长参与度较低。从整个课程开发过程来看,家长在资源收集部分参与较高,而在课程实施上参与相对较低。可进一步讨论生成一些亲子相关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家园携手,共促幼儿发展。
成果附件目录:
附件1 | 《文献综述》 |
附件2 | 《园内外自然材料统计表》 |
附件3 | 《园内外自然资源地图》 |
附件4 | 《亲子资源手册》 |
附件5 | 《自然材料分类表》 |
附件6 | 《自然材料资源卡》 |
附件7 | 《自然材料主题计划》 |
附件8 | 《自然材料美术资源包》 |
附件9 | 《幼儿园环境集锦》 |
附件10 | 《幼儿游戏集锦》 |
附件11 | 《自然材料创意美术案例集锦》 |
附件12 | 《自然材料作品评价表》 |
附件13 | 《创意美术作品集》 |
附件14 | 《草编特色课程汇编》 |
附件15 | 《草编对外展示交流一览表》 |
附件16 | 《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 |
课题成员责任分工:
课题组主持人:李鸿雁 统筹、指导
课题组副组长:李平英 策划、组织
子课题一组长:谭雨晴
子课题二组长:范成
子课题三组长:张俐群
子课题四组长:郑纯
核心成员:张萌、陈越、沈熠骄、徐嘉颖 配合子课题组长开展研究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1]王珵.谈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优化利用[J].教育界,2021(21).
[2]张巧宁.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
[3]邱金祯.让自然材料为幼儿美术活动插上翅膀[J].儿童与健康,2020(9).
[4]袁清华.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意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5).
[5]李鸿雁.利用优化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新能力[J].新智慧,2019(14).
[6]程茜.浅议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的投放与使用[J].考试周刊,2022(29).
[7]张茜.幼儿园利用自然材料开发特色美术活动的实践[J].儿童与健康,2022(08).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