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1 17:10:35 浏览次数: 【字体:

《利用生活材料开展幼儿木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执笔人:管丽娟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活动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他们天生喜欢与木头、石头、泥土和沙子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物品,幼儿园已经为幼儿们准备了玩沙、玩水、玩泥的地方,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木头打交道的场所。在没有灯火的年代,木头就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巧妙的使用木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幼儿园可以让幼儿在敲敲打打、钉钉刨刨中培养幼儿探索与发现的兴趣,发展感受木头生长之中的的神奇之处,体验传统手工劳作的乐趣,在快乐的游戏中发展他们的的小肌肉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之中的美,巧妙的利用生活材料,与自然之中充满着生命力的木头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解放双手,展现自我,这不又契合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吗? 

木工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结合多种多样的生活材料,深受到幼儿们的喜爱,他们在这一活动中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无论是幼儿自己还是老师看了都喜欢这些作品, 幼儿们更是从中取得了一种令人满足的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公园里,马路边,田野间,无不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树木,树木张牙舞爪的枝丫可能会挡住阳光,但是这些枝枝丫丫在我们幼儿的手中,就是天然的资源,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各种自然资源,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的姿态,存在于幼儿园的周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自然、趣味的活动场所。小到灌木丛,大到香樟树,更有需要抬头望去的银杏树。通过收集生活材料,开展木工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实操力,锻炼幼儿大胆的去制作一些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接触大自然,通过视觉、触觉、感觉各种感官动作来感受自己做的木制品。

我园还曾承担过十三五市级课题《基于乡土资源开发的幼儿美术造型能力培育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并已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教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将促使我园教师深入学习《纲要》、《指南》艺术领域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认识清楚生活材料与发展幼儿木工活动能力发展的关系,并以丰富的生活材料为基石,以亲身操作为基础,以幼儿木工活动为创意,去探究开展幼儿空间想象,培养幼儿创造性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内容、方式和有效途径。结合我园教师环境创设的丰富经验,收集丰富的生活材料,以拓展幼儿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木工活动,提出了符合我园实情,适于幼儿发展需要的课题《融合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活动的实践研究》为打造班本特色课程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对幼儿而言更加提倡素质教育,而动手操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木工坊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潮流的兴趣爱好,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木工坊用它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兴趣爱好者。如今欧美国家已经成熟的儿童木工活动,在我国也渐次活跃。但是通过文本资料、网络检索等方式没有发现国外突出的有关注幼儿木工活动的相关内容,对于具体的幼儿木工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作用的研究很少。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幼儿园或教育家有涉及到有关幼儿木工的研究,如:西安凯司幼儿园的《幼儿园木工体验坊的探究》;如无锡市立人幼儿园《玩转木工坊,教研促成长》;杭州市澎博幼儿园的《特色教研,快乐木工坊》,还有大家智慧的书籍《基于STEAM理念的大班儿童工程教育研究——以幼儿园“木工坊”为例》等等,有了这些前期的经验总结,让我们对幼儿木工活动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木工要究其根源,还是要源于我国中华五千年的积淀。从鲁班发明锯子,到神乎其技的榫卯结构,都是国外不可及的但是如今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却越来越少。相比国内外教育课程,国内注重安全性,所以实际操作的机会就相对能刻薄一点,幼儿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乐趣,因此我们通过在日常学习中,合理搭配幼儿动手实践的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并且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幼儿的锻炼动手机会。

三、概念界定

生活材料:生活材料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所熟悉的物品,这些物品种类多、结构多样,例如塑料、木材、棉、丝、麻、化纤织物、水等等。

木工:木工顾名思义就是用木材手工制作一些手工制品。

在本课题中,利用“生活材料”的“木工”指巧妙的利用幼儿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不同材料包括纸、毛线、钉子、麻绳、泡沫等容易操作和控制的材料,以木头为基底,通过缠绕、胶连、钉合、组装、分割等手段,使木头变得更富有生命力,更具有造型特点的艺术品。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趣味的木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激发幼儿兴趣,埋下爱劳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幼儿的源于幼儿的兴趣,木工活动多样化工具的使用就是幼儿兴趣的来源,幼儿天生就对各种事物好,木工活动则能大大激发幼儿的这种兴趣,可以让幼儿在动手进行制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幼儿要真正地做木工活儿,从锯开木料,刨平木板,切割,打磨,装钉成型到油漆完工,当作品呈现的时候,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也将大大的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夸美纽斯也提出了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每一颗幼苗都有其特点,不同时期的幼苗所需的养料也不尽相同。只有遵循其特辅以相应的养料,才能助其发芽成长。木工活动不能说是其必须物,却是一味极其肥沃的养料,在木工活动的浇灌下,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埋下一颗热爱劳动的赤诚之心。

2.创设精致木工环境,提供必备的外部氛围和良好条件,铸下匠人之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与环境对话。”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由此可见,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充分使用生活材料,回归生活,是《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每一个木工作品的呈现,都倾注制作人的热爱。因此,智慧型的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幼儿直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创设出与生活材料息息相关的木工环境,使幼儿能浸润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之中,以发挥环境对幼儿感官的启导作用,由此幼儿的创意智慧才能被萌发出来。大国泱泱中国年多的历史,无数的时代匠人源于一份热爱。幼儿与教师共同布置的木工环境,将这份热爱展现在眼前,让每一个在这里路过的人心上留下印记,从此在幼儿的心中铸下一道匠人之魂。

3.解放幼儿天性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留下木工之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对儿童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嘴,解放幼儿的眼,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时间,解放幼儿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幼儿的手娇小,幼儿的心稚嫩,但是幼儿的理想并不幼稚幼儿的创造力并不缺乏。树木生长可以随着阳光肆意,幼儿的创造力也可以随着成长而张扬。这就告诉我们,动手操作的木工活动可以使解放幼儿的双手,专心致志的制作可以解放幼儿的眼,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解放幼儿的大,耐心细致的打磨解放了幼儿的时间,随处可见的的树木枝丫解放了幼儿的空间。一件木工作品的呈现,释放出幼儿的天性。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指出儿童多接触实际事物,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指南》的说明部分着重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木工活动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一次次的操作中留下幼儿进行木工活动的痕迹。

五、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以木工活动为载体,借助多种生活材料,充分关注幼儿成长,把握幼儿创意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通过对生活材料的挖掘、木工技能的目标制定、内容实施、调整完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木工活动课程,形成有效的幼儿教学策略,逐步形成班本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基于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活动作品欣赏的研究

研究要点:充分收集、挖掘、整理、筛选、整合多种资源,从幼儿身边的生活材料入手,借助周边环境放大幼儿的审美感受欣赏木工作品的将主题课程、技能发展、环保概念多种内涵丰富到木工活动课程资源中,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入研究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辅助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技能技法的研究

研究要点:以幼儿在木工活动中出现的动作要点入手,钉、敲、起、锯等动作要点,有节奏,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安全学习这些动作,让幼儿在浓郁的游戏情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促使幼儿获得木工制作的启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创作的氛围,激发幼儿创造性木工表现的欲望。

3. 融合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活动的研究

研究要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活动,探索适合幼儿参与的木工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技能手法,将木头与生活材料的组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切实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和能力,使幼儿的木工创作获得最大限度的张扬。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当前班级幼儿木工活动经验的调查,了解木工活动在园内开展的现状,并通过初步的分析,确定班级木工活动课题研究的重点和主题。

2.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分类阅读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木工活动的相关理论及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从中获得启示,以指引班级在木工活动课程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木工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具体的木工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进行阶段性反思,寻找最佳的途径,以求实践探索与理性思维的有机结合,适时调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内涵和价值。

4.经验总结法:参与人员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研究方法,并且结合自身研究木工活动的活动的成果,通过集体讨论、分享等课题研讨,将研究成功进行梳理和汇总,提升教师对木工活动的认识。

(二)研究对象

星湖幼儿园小、中班幼儿

七、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2022.1—2022.3

1.确立课题内容,确定研究目标、任务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3.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4.建立学习交流的制度,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以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5.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二)课题研究第一阶段(2022.4—2020.6)

1.启动课题,开始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听有关的专题讲座,寻找开展木工活动的最佳途径,积累一定的教学实例。

2.拟定利用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活动的儿童发展目标。

3.开展木工活动课程资源挖掘的研讨交流,深化资源开发的研讨,补充优化课程资源,并进行课程实施。

4.进行各年龄阶段幼儿木工活动活动研讨,在班级有效开展利用生活材料的幼儿木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三)课题研究第二阶段(2022.7—2022.9

1.根据课题组的统一安排开课题实验公开课。

2.认真收集研究中的原始材料,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经验,

3.召开中期汇报活动,接受检查评估。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向专家咨询、解决。

(四)课题研究第三阶段(2022.10—2022.12

1.根据中期汇报情况,对课题研究方案作适当调整,完善各子课题研究机会,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继续研究与实施,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实践内容、方法。教师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加以小结并撰写文章(学习心得、教育随笔、专题小结及科研论文),收集幼儿木工作品。

(五)总结阶段(2023.1—2023.2

1.汇总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

2.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

3.出有关教育论文及总结、木工活动设计专辑及儿童木工作品集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幼儿木工活动发展目标

3.木工活动课程各文本资料(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论文集、活动资料集等)

4.幼儿木工作品集

九、课题组成和分工

子课题一组长:李丹青

子课题二组长:丁一博 

子课题三组长:吴晓平

核心组成员:居寅、刘瑞

十、主要参考文献:

[1] 夏福琴;幼儿园里的女木匠[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7年06期

[2] 吕耀坚;杜佳佳;幼儿园木工的价值与实践策略[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0年05期

[3] 林雪芹;敲敲钉钉 锤炼智慧——记幼儿园木工活动[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4年06期

[4] 杜巧;幼儿园木工区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5] 牛畅;多维视角下的幼儿园木工活动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版

[6] 牟晗璐;中班木工区教师介入指导现状研究[J];才智;2021年01期

[7]王雅红;我是小木匠——“木工坊”之旅,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12期

 

 


终审: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总园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淞泽8区内

传真:0512-62726661

电话:0512-62726661

邮箱:806277923@qq.com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