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成果:创意美术教学活动
大班扎染:芭蕾舞女孩
活动目标:
1.以“芭蕾舞女孩”为载体,运用包、穿、扎、叠加等方式设计芭蕾舞裙。
2.在感知欣赏的基础上创造出芭蕾舞各种优美的动作。
3.对扎染活动感兴趣,体验自然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脚丫跳芭蕾》PPT、布、染料、皮筋、双面胶、剪刀等。
活动重点:运用包、穿、扎、叠加等扎染方式设计芭蕾舞裙。
活动难点:在感知欣赏的基础上创造出芭蕾舞各种优美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大脚丫跳芭蕾”,让幼儿说一说芭蕾舞演员的特点。
1.还记得跳芭蕾舞的女孩大脚丫吗?你见过真实的芭蕾舞演员吗?
2.芭蕾舞演员穿什么样的衣服?
3.芭蕾舞演员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来学一学吗?
二、出示材料,学习制作“不一样”的芭蕾舞裙。
1.请幼儿说说,扎染“扎”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
2.总结“扎”的方法。
3.学画芭蕾舞的动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制作芭蕾舞裙
(1)注意“扎”的方法和皮筋要扎紧。
(2)染色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卫生。
2.幼儿绘画芭蕾动作的上半部分,并剪下来进行组合。
(1)注意人物的动作要夸张。
四、请小朋友将自己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向同伴们介绍作品。
大班美术:徽派建筑
活动目标:
1.用剪贴的方式制作徽派建筑,设计不同形状的房屋,添画建筑物细节。
2.同伴合作,组合建筑,注意画面布局,疏密对比,添画背景。
3.感受徽派建筑清雅、简约的朴素美。
活动重点:
用剪贴的方式制作徽派建筑。
活动难点:
装饰建筑细节,小组合作合理布局房屋。
活动准备:
灰色底板、大小不同的白纸、剪刀、胶水、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建筑,它有什么特点?”
2.小结:白墙黑瓦,马头墙,飞檐,石雕、木雕等精美的雕刻,显示出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是徽派建筑。
3.他们的房屋,有的高,有的矮,有宽有窄,不同形状。
二、制作徽派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建筑师,设计设计这样的房子。”
1.出示材料:白纸,勾线笔、剪刀
2.选择大小合适的白纸设计房屋,添画飞檐、马头墙,门,窗,雕刻等细节,注意合理利用纸张,不浪费,画好后剪下来。
3.请幼儿操作,每人制作3~4座不同形状的房屋,高矮、宽窄,细节装饰,教师指导。
4.简单讲评一组幼儿制作的房屋。
三、画面布局及背景讨论
“徽州人把房屋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环境优美,空气清晰,他们喜欢群居,所以我们看到的他们的房子都是一堆一堆,层层叠叠的。”
1.教师出示PPT分析画面布局,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示房屋布局,图示和实物照片进行对比。
底部布局、两边布局、一角布局
2.分析背景,在画面中,一遍是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房屋,边上有山有水,但不是画面越满越好看,我们也要考虑它的呼应。比如:这边是房屋,在另一边可以画点树枝,要给画面留点空隙,叫做留白。
3.请一组幼儿示范摆放,重点讲解两边的透视构图,讲解房屋的前后遮挡关系,注意屋顶的方向。
4.幼儿小组合作
要求:(1)小组先商量一下画面的布局,哪边是房子,哪边是风景。可以先摆一摆,试一试。
(2)确定好构图后进行粘贴,注意房屋前后遮挡关系,以及近大远小的关系。
(3)最后在空白处添画风景,注意画面美感,留白。
四、欣赏讲评
1.作品展示欣赏,请小组幼儿派小代表介绍一下作品的构图和风景。
2.总结: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建筑师,跟好朋友合作设计了简约朴素的徽派建筑。它构思精巧,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充分也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其实,我们苏州的房屋也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我们小朋友平时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也可以找找,看看哪里有这样类型的房屋
剪贴徽派建筑操作步骤
材料:
大小不同的铅画纸若干、灰色底板、勾线笔、蜡笔、海绵胶
制作步骤:
1.选择合适大小的纸绘画各种样式的徽派建筑,并剪下来,注意合理利用纸张不浪费。
2.小组合作,将小组4人的房屋进行摆放布局画面,并用蜡笔添画。
大班美术:蓝天和大海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
2.尽情涂鸦,尝试运用各种蓝色进行绘画。
3.体验蓝色带给人的清凉舒适的色彩情感。
活动准备:
1.水,天蓝、普蓝两种颜料,排笔人手一支。
2.蓝天大海图片。
3.《赶海的小姑娘》音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海的湛蓝和宽广。
1.播放大海声、海鸥声,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原来这是大海的声音。
2.欣赏蓝天大海图片,感知多维度蓝色相互之间的变换、感受蓝色的色彩情感,并进行丰富的联想。(如由大海和天空的宽广,联想到小鸟自由飞翔)
师出示大海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大海)看上去感觉怎么样?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小结:上面颜色淡一点的是天空,下面深一些是大海,大海和天空之间有一条线,叫做天际线。最蓝的地方说明离我们最近,最远的地方颜色最淡。
二、游戏中了解操作方法。
1.教师:你们想去海边玩吧!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变出大海和天空来。
2.教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首先,我们先把纸对折,把天空和大海的天际线折出来,然后,拿排笔在天蓝色颜料的瓶子跳一跳,再到纸上从左往右直直的刷几下,天空越来越亮喽,颜色也越来越淡了,那就找他的好朋友水一起来变哦!天空是不是就要变出来了? (教师边说边操作)
3.教师:大海和天空有什么不同呢?大海的颜色比天空的颜色要深一些,换一支排笔在普蓝的颜料瓶子里跳一跳到纸上从左向右直直的刷几下,大海就要变出来了,快到沙滩喽,颜色越来越淡了,可以找他的好朋友水一起来变哦!
三、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讲评,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增强绘画的自信心。
小班美术:彩色的蘑菇
活动意图:根据幼儿认知特点,这阶段宝贝们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不会有意识的记住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所以我想到了彩色的蘑菇。我深信宝贝们只要听到彩色的蘑菇这三个字,几乎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所以设计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和学习用陶泥制作彩色的蘑菇。
活动目标:
1.知道彩色的蘑菇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搓、团等方式表现彩色的蘑菇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乐于参与陶泥活动。
活动准备:
1.各色超轻粘土。
2.彩色蘑菇图片。
3.《采蘑菇的小姑娘》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猜猜看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什么礼物?
小结:原来彩色的蘑菇是圆圆的 呀
二、请幼儿摸摸,看看彩色的蘑菇的形状
三、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师:小朋友看我用陶泥做成了彩色的蘑菇,你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个彩色的蘑菇,为什么?
这个彩色的蘑菇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四、交代要求,幼儿动手制作
五、作品交流、展示。
活动反思:由于我选材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孩子们在欣赏课件时发出的那种赞叹声,使得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正因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都能认真的听讲并且用搓、团等方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彩色的蘑菇。
小班美术:七色花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中关注小红花的特征及外形的美。
2.尝试运用吸管拓印的方法表现小红花的主要特征。
3.体验吸管拓印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纸、彩色颜料、吸管、蜡笔。
活动重难点:尝试运用吸管拓印的方法表现小红花的主要特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上次我们讲了一个《七色花》的故事,故事中七色花是长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欣赏图片,感受七色花的主要特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1.欣赏七色花,引导幼儿感受花的特征。
(1)你看到了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草地上有许多的七色花,这些七色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
3、用作画工具表现小红花
1、学习用吸管拓印的绘画方法表现七色花
2、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一个特别的工具(吸管) ,让我们试试用吸管拓印的方法画七色花,吸管沾上颜料就可以拓印出美丽美丽的七色花。
3、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4、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工具来画七色花,首先,我们把吸管在颜料里蘸一下,然后轻轻的纸上按一下,这样花就出来了。
师:花的下面有一条茎,你们刚刚注意到这条茎是什么样子的吗?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我们要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5、师:七色花画好了,宝宝们,你们看,漂亮吗?(漂亮)风吹过来,是不是还有飘散出来的七色花呢?我们要画出飘散出来的七色花就需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哦!吸管和吸管碰一-碰,或者小朋友用一-边轻轻的点一下,就可以碰出来了哦!
4、师生共同创作,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1.展出幼儿作品
2.共同评价幼儿作品。
中班美术:撕贴菊花
执教:殷凤娇
活动目标:
1.观察菊花,欣赏菊花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
2.关注菊花花瓣的造型,大胆尝试用撕、卷、粘贴的方法表现菊花的基本形态。
3.乐意自己动手制作菊花,喜欢自己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学习如何用卷、贴的方法表现菊花的基本形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菊花课件PPT,桔色、黄色、绿色等各色彩纸,胶棒。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形状的菊花特写摄影作品
1.图片导入
师: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你最喜欢哪朵菊花?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
2.小结:菊花由很多长长短短的花瓣围在一起,有的花瓣是弯弯的,有的花瓣是直直的,有的花瓣是细细的,有的花瓣是宽宽的……组合成了千姿百态的菊花。
2、探索用彩纸撕花瓣的方法
1.教师出示撕好的彩色纸条,幼儿初尝试。
师:今天除了好看的菊花,殷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彩色纸条,那这张好看的彩纸是如何变成这些好看的彩色纸条的呢?
2.幼儿初试撕纸,探索撕纸方法
3.师小结:撕纸的时候,两只手一起捏着纸,从上往下不停地撕,撕到哪你的手就跟到哪,是不断地噢。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菊花
1.教师、幼儿示范黏贴菊花,
师:可是,该怎么让这些彩色的纸条变成一朵好看的菊花呢?
2.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涂上胶水,把另一张纸条的一端粘上去,依次类推,一张张纸条形成一个中心粘起来,围成一个圈圈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菊花。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撕贴菊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帮助和建议。
中班美术:只此青绿
设计意图:
年初,《只此青绿》一舞惊艳了全国,出现在抖音、小红书等媒体网络中,舞蹈清新脱俗,那一抹青绿色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而隐藏在舞蹈背后的名画《千里江山图》也更应被挖掘、被发扬。此画又作为青绿山水派的典型代表,恰恰能够作为我们引导幼儿欣赏名人名画、学习创作名人名画的正面教材。
那么本学期的名人名画专题研究材料也就就此开展起来了。对于幼儿来说,兴趣为主、欣赏为辅、动手实践为真。那么本次课程我们就青绿山中主体元素以山为例,引导幼儿探索画面布局之妙。
同时帮助幼儿更加深刻的欣赏和感悟《千里江山图》的魅力,培养幼儿亲近中国经典文化,大胆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名人名画,体验名人名画的创作乐趣。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主体元素(山)的布局,用不一样的山体摆放位置表现千里江山的连绵起伏,用晕染的方式自然过渡山体颜色。
活动目标:
1.局部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了解画面中群山的布局。
2.学会群山布局的摆放并用水粉晕染的方式来创作青绿山。
3.感受中国传统经典名画的震撼,萌发幼儿对中国名画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欣赏局部《千里江山图》,了解画面中群山的位置布局
活动难点:运用晕染的技巧自然过渡颜色,使青绿山更加自然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欣赏过山水画,有晕染的经验
物质准备:在区域里剪好的图形、PPT课件、固体胶、水粉颜料、排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纸片图形互动,吸引幼儿注意力
1.教师播放PPT,引出图形宝宝,吸引幼儿注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小眼睛请看好哦。呼呼呼。
咦,带来了一些图形宝宝。
2.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
师:这些图形像什么形状的? 大小怎么样?
幼:半圆形的、三角形的,头顶尖尖的,是有棱角的; 有大,也有小。
师总结:这些图形呀,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半圆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靠在一起。他们呀每个长得都不一样,都很独特。
师:咦,你感觉他们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呢?
4.想象图形组合,为后期山水画创作做铺垫
师:像我们之前欣赏过的山水画里的群山。
二、局部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学习山的摆放
1.山体布局挑战
1)局部欣赏千里江山图,观察山的布局(突出前后、左右、距离)
师: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伟大的画家——王希孟爷爷,专门画过山宝宝。让我们看看王爷爷手里的山宝宝,他们是怎么分布的呢,他们的分布位置有什么不同?
局部图:(标记1、2、3、4号山宝宝)
对比1号、2号山:突出左右、远近距离关系
对比2号、3号山:突出前后关系
对比1号、4号山:突出大小关系
对比5号、6号山:突出重叠关系
突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山与山之间距离的远近
2)请幼儿上台摆放布局(操作台)
师: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师适当鼓励和调整。引导幼儿摆放的时候注意山的布局(前后关系、重叠、疏密)
3)师总结:
原来呀,画中山的位置有这么多好看的摆放方法。可以摆在四周,如果感觉中间有点空,也可以在中间再摆一个,好像开小花。可以摆成圆形,好像拉起小手,像玩吹泡泡的游戏。想让他们关系亲密一点,就摆的紧凑一点;想让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就可以让他们重叠在一起,就像排队一样,最害羞、高个头的排在后面,然后一个一个往前排。
三、晕染山体颜色,给图形宝宝穿漂亮的衣服
1.欣赏山体颜色种类和观察颜色的分布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王爷爷画得画,这些山都是什么颜色的?
师:这些颜色是怎么分布的。(山顶蓝色、山腰绿色、山脚黄色)
师:你们看王爷爷画得山它们的颜色是自然过渡的,没有非常明显的色彩分界线的。
2.用晕染的方式自然过渡蓝色和绿色颜色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用颜料试试给山宝宝涂上自然过渡的颜色。可以运用点提的方式从颜色最深的山顶开始上色,然后给山腰上色。咦,涂成这样好不好看啊?不好看,颜色出现了分界线,没有自然过渡,颜色没有融合。那怎么样才能使蓝色和绿色融合呢?我们可以取出深色蓝色,让他来到绿色的家里做做客,让绿色也去蓝色家里做做客。这样他们都有了彼此的颜色,变得蓝中有绿,绿中有蓝了。3.幼儿尝试融合绿色和黄色
教师请幼儿上台操作
四、幼儿自行创作青绿山
1.教师提出要求
师:接下里就请小画家们自己创作青绿山吧,注意要先摆好确定山的位置,然后再给山宝宝穿上好看的衣服。涂染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分布和下笔的顺序噢,不要涂到山体的外面去了。洗笔要洗干净,如果笔头水太多可以在毛巾上擦一擦。
那么请各位小画家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创作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引导幼儿共商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山的布局好,颜色过渡好看)
2.共赏《千里江山图》
师:你们看小朋友画得画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幅长卷。
六、延伸(发掘画中其他自然元素)
师:你们在画面上发现了什么?(船、流水、树木、人、亭子)
师:让我们回到教室再仔细的研究研究这些自然元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