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执笔:田雅芸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执笔:田雅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的导言中也着重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这就告诉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蕴藏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育资源,可以让幼儿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参与美术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想象,从而使他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并在不同的审美水平上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各种鲜活的美育资源,以使幼儿的审美智慧更富有灵气,他们的审美创造更富有创意。
然而,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而言,陈腐的教育观念虽已逐渐更新,但成人化的教育思想、陈旧的课程内容和狭隘的课程内容观仍然阻碍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展。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尚无一个适合幼儿特点的美术课程框架体系可以遵循。因此构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幼儿园美术课程体系,是我园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需要。
幼儿教育阶段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除幼儿园内部的教育资源外,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而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利用现代化的生活资源也要挖掘和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的资源,更全面的培养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热爱。
我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地区,不仅有着浓郁的水乡特色风情,还有现代化城市赋予的时代气息。水八仙、蔺草制品、江南水乡风景等水乡特色及东方之门、摩天轮等现代化建筑都是这里独特的美术元素,这些都为我们利用生活资源开发幼儿美术课程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据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我园曾承担过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基于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和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科研课题《根植水乡立足创意的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我们在探究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还积累了一定的美术资源。这就为我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又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题研究,必将促使我园教师加深对《纲要》、《指南》和其他同类课题对于课程构建成果的学习,更新观念,明确课程构建相关理论,并将对课程建设思想的认识融入本课程建设理念之中,从而赋予园本课程新的文化内涵与活力;结合各自课程构建的实践体验,对前期积累的课程资源和素材进行总结与梳理,并进一步探索切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美术特色课程目标、体系和策略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必将能推动我园教师进一步认识清楚源于生活的美术教育与发展幼儿美术品质之间的关系,并以苏城为基地,以发展幼儿为宗旨,去探究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有效途径,从而加快我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进程,为打造我园的办园特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概念的界定
地域特色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本课题研究中的地域特色资源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的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当地资源文化,借助多种生活中的素材、人文资源等,形成地域特色资源。
美术特色课程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实施过程的综合。美术特色课程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结合《纲要》中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以地域特色景物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观察到的人、事、物为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回归于自然。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开发美术特色课程的地域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兴趣爱好
《纲要》中指出“社会、文化、本土资源和人文资源等也是教育内容的另一宝贵而丰富的来源。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并结合儿童成长需要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选择和组织儿童感兴趣又对儿童发展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这对创意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指明了广阔的方向。我们应有机的地开发整合各领域、各来源和适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教育资源,使之构成一个有机联系、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优质高效的课程内容体系。挖掘多渠道、多维度的适宜资源,建构出系统性、创意性、有特色的创意美术园本课程。
2.构建与实施美术特色课程,必须创设体现地域资源利用的课程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准备与创设,吸纳幼儿的合理建议。”马克思曾说:“人的发展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中把“给幼儿提高准备好的教学环境”作为其核心思想。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也是幼儿园环境的使用者,因此,创设体现地域资源利用的课程环境,对于构建与实施美术特色课程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将幼儿的想法、建议、多种形式的作品充分融入到幼儿园环境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3. 构建体现地域资源利用的美术特色课程,必须建立于美术特色课程的实施和检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导言中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课程实施可以为课程建构提供基本素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幼儿园的条件、幼儿的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检验,使课程实施更适合幼儿园的实际,为课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4. 探索美术特色课程的实施策略,必须充分理解并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俞发展指南》中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要点”强调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基于地域资源利用的美术特色课程实施策略,必须遵循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积累课程实施案例,促使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正确把握实施美术特色课程的规律性。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研究,进一步认识清楚源于生活的教育与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地域特色美育资源库为载体,以美术特色课程为着力点,去探究幼儿美术活动总体目标、内容、方式和有效途径等,从而加快我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进程,为打造我园的办园特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按照《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以“地域特色资源”为基点,试图通过对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性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地域特色资源与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间的关系,了解园内地域特色资源利用现状,为构建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研究奠定基础。科学、合理开发基于地域特色资源的美术特色资源库。
2.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创设赏美、创美环境,以发挥环境对幼儿赏美想象力和创美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3.以资源库为基础,构建美术特色课程方案,创设地域特色环境,开发适宜的美术特色主题活动。
4.探索基于地域特色资源的美术特色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基于幼儿园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地域资源开发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查,了解园内地域特色资源利用现状的;理性分析地域特色资源与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收集、汇总幼儿园周边地域特色资源,筛选出适合幼儿园美术课程利用的资源,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特性、不同呈现方式等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形成幼儿园地域特色资源库,从而为构建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研究奠定基础。
子课题二: 基于地域资源利用的美术特色课程环境创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利用被开发的具有地域特色资源,创设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园所、班级、游戏、区域、专室、主题等环境,使环境与教育主题相吻合,并具有观赏性、互动性、激励性的特点,以发挥环境对幼儿赏美想象力和创美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子课题三: 基于地域资源利用的美术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研究要点:整合幼儿园周围有利的地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造、创设,挖掘其教育功能。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开发和设计富有实效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创作的乐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检验其不足,进一步完善,保障课程质量。
子课题四:基于地域资源利用的美术特色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种种典型难题的剖析和研究,找到最直接、最确切的解决方式,从而有效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水准,改进教学实践。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积累课程实施案例,促使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正确把握实施美术特色课程的规律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① 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学习同类课题的有关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科研和教学思维,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② 调查研究法: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家长问卷、网上搜寻等途径,广泛了解周边地域可利用的美育资源和各种美术表现形式,供我园创设水乡特色审美环境、开展幼儿美术活动选用。
③ 行动研究法:依据《纲要》、《指南》艺术领域的精神和要求,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从建构和利用地域特色美育资源库,致力于美术特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三个方面着手,坚持以研究指导实践,在研究中进行阶段性反思,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子课题研究计划,以切实提高研究成效。
④ 经验总结法:以相关教育理论和《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指导,采用边研究边总结的方法,收集与课题研究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过程性资料,探索利用地域特色美育资源库、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教学规律,分析、积累、总结相关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水准,逐步形成可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充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对象:
淞江分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六、研究实施步骤
1. 研究思路:基于地域特色美术资源库,给幼儿提供一个美的有地域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家乡的美,从而加快园本课程的开发进程,为打造我园的办园特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2.研究过程:(2019.6——2023.6)
(一)前期准备阶段 (2019.2—2020.6)
1.进行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确立子课题研究。
2.成立课题研究组,分担课题研究任务,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3.课题组搜集积累资料,进行资源调查,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4.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人员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20.9—2023.6)
第一阶段(2020.9—2021.8)
1.广泛了解周边地域可利用的美育资源和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并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筛选出适合于本园幼儿美术教育的素材,建立地域特色园本美术资源库。
2.利用被开发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在幼儿园内创设充分体现江南苏城特色的赏美、创美环境。
3.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地域色彩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知美、懂美、会美、创美的品质。
中期汇报阶段(2021.9—2021.10)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总结、反思,准备举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活动。
第二阶段(2021.11—2023.1)
1.开展课题中期汇报,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修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完善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继续深化课题研究,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2.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加以小结并撰写研究过程性材料(活动设计案例、学习心得、教育随笔、科研论文等),收集幼儿创意美术作品。
(三)结题鉴定阶段(2023.2—2023.6)
1.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过程性资料;
3.汇编有关教育论文及总结、创意美术活动设计专辑及幼儿创意美术作品集等;
4.做好结题、成果鉴定的各项准备工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程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3.地域特色美术资源库
4.地域特色美术课程汇编
5.地域特色环境集锦
6.地域特色优秀论文集
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主持人:田雅芸 统筹、组织
课题组副组长:胡建芳 策划、指导
子课题一组长:朱敏燕
组员:陆美莉、陈越、唐莹、卢芬、李丹青、范成、陈花英、张俐群
子课题二组长:居寅
组员:曹菁、王敏、王娜、石生凤、陈志轩、管丽娟、徐嘉颖、洪婉辰
子课题三组长:赵金娟
组员:俞星怡、冯红梅、梅艳岚、钱彩月、张雨心、李雪娟、濮亚仙、张洋洋
子课题四组长:王佳蓓
组员:李三妹、刘红秀、陈思源、丁一博、郑纯、王娜、王柳柳、徐佳妮
其他核心组成员:王艳秋、李鸿雁、张霞芬、吴相局、陈允诗、谭雨晴
九、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孔起英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4]《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丛书》屠美如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刘秀银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版
[6]《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 邓子红撰文 《学前教育研究》 2009年第8期
[7]《幼儿发展评价手册》 白爱宝 教育科技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8]《解读儿童画中的儿童审美心理研究》范诚,南京师范大学 2012。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