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成长,从“心”开始
呵护成长,从“心”开始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同为幼小的树苗培土浇水,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呵护。如何在幼儿时期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家长们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圆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潜质
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育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能够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正常。在生活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会有更多的好奇、兴奋、探究行为。
稳定的情绪
说到心理健康,核心的行为表现是情绪。心理健康的儿童尽管有时也表现一些消极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和心境。
喜欢与同龄人交往
能与人尤其是同龄人平等、友好、和谐相处,对人有同情心,无严重的嫉妒心理和孤僻行为,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有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
一岁的孩子有穿衣服的要求,三岁的孩子有自己动手做事的要求,有爱美的行为等。
诚实
说话符合实际情况;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等等。
自尊且有一定的自信心
对别人的称赞会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会感到羞愧,做事希望得到别人的欢迎和认可,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三、我们可以怎么做
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心灵的避风港。家长们可以每天安排一些专属的亲子时光,无论是共读一本有趣的绘本,还是一起玩拼图、搭积木等小游戏,都能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注。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表达负面情绪,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安全感。
引导幼儿认识并管理情绪
幼儿的情绪世界丰富而敏感。家长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识别不同的情绪,如开心、难过、生气、害怕等,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当幼儿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指责或否定,而是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抚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尊重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是独立的小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一些选择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决定穿哪件衣服、选哪种玩具等,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当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时,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服从大人的安排。
鼓励幼儿参与社交活动
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们可以多带幼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社区的儿童聚会等,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自信,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